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

那塊“起司”的聯想

《誰動了我的起司?》

這是一本講改變的書,内容簡潔,中心明確,手法細膩,blahblahblahblah。
對不起,這不是一則讀書報告,我沒打算再渲染這種早已被人“唱到街知巷聞”的標準好書到底有多好多好。
因爲我想談的,不是為什麽人不敢作出改變,而是爲什麽人在作出改變以後不敢undo這個改變。(小弟詞窮,實在不知undo的中文是什麽)
在中學求學時,經常跟MC選擇題打交道,大部分根本不用看完所有選項就能輕易解破,卻偏偏總會有這麽幾道令人摸不着頭腦的題,讓人無止盡地思量“是C,還是D呢?怎麽橫竪看都是兩個皆對啊?(當然,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啦。)或許,在做第一遍時我們填了C,後來復查時卻心癢癢想改D,但又怕答案真的是C,那麽該了就等於送死。結果顧盼良久,還是相信自己確實有proofread的能力,理直氣壯地用鉛筆把那個D的小格填個滿滿,再擦掉C格。
誰知道不出兩分鐘,腦子裏的“直覺”又作祟,喊著:“要信自己!答案就是C!不用改!”。

比《誰動了我的起司?》更經典的二擇困境出現。
選擇一:改了就改了,是D。
選擇二:undo,改回C。

到底是哪個?到底是哪個?到底是哪個?到底是哪個?
技術統計所得,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會維持D而不走回頭路選C。
或許是因爲在答案揭盅後,(如果正確答案是D)“啊!怎麽我又改回C呢?該相信自己有能力搜錯嗎!這次冤了...”的痛苦比(如果正確答案是C)“啊,原來真的是C,看來我該相信自己的直覺啊!”來得大吧。所以我們要麽不改,改了也就免得再改回去了。

其實這又是一個因別人(或自己)的眼光而窒礙自己做出理性判斷的例子。NBA的裁判在判決後很少會undo這個判決,因爲他怕別人覺得自己是“墻頭草”,所以也不管人家哪家球星受了委屈,照樣維持原判了。

改變常常有,二擇何其多,難的不是改變,undo改變比它更難。
而視曾做出過的決定為sunk cost[1]而重新理性思考的,最難。

P.S. 我也undo了加入“Beautiful Asian Girls” application這個決定。要不各位也試試?(前提是從理性分析出發哦。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 sunk cost : 經濟學名詞,用以形容已付出且無法再收回的支出,在決策的過程中應不予理會。

28-2-2009 7:35pm
約翰慧根 HK
實行“吹水再增值”

6 則留言:

Brian Liu(廖匯恒) 說...

好明白呢種做MC既心情。

我突然間諗起一句話:

「你會輸掉大部分「五五波」。」

Brian Liu(廖匯恒) 說...

by the way, 可唔可以remove咗嗰個comment word verfication既功能?

次次要打一個phrase先可以留commnent,好煩。

Jason Mai (John Wagon) 說...
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。
Jason Mai (John Wagon) 說...

wa有d gum ge 野 ga? ok 我搞搞佢。

Martin 說...

there's no "undo" option in the world outside our classroom lah!! once you got sth wrong forever you're gone!!

Jason Mai (John Wagon) 說...

唔係時光倒流啊,係放棄繼續改變而已。